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19-04/05/c_1124331826.htm"
新華社銀川4月5日電(記者楊穩璽)“雖然這幾年社會上對我們的評價越來越好,但我不主動和人握手的習慣還是沒有變,擔心別人對我們這行有忌諱。”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松鶴陵園的入殮師劉富銘說。 29歲的劉富銘2014年畢業于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學防腐整容專業。大學報考這一專業,是他和父母商量許久的結果。“我父母都是醫生,對這行沒有忌諱,覺得發展前景廣闊。但也有不少親戚朋友反對,害怕干這行以后不受人待見。” “你們做的是積德行善的好事”“小伙子這次真是太感謝你了”……雖然曾經也有不少顧慮,但畢業后踏上工作崗位的近5年時間里,劉富銘感覺“不受待見”的情況越來越少,聽到的贊揚聲、感謝聲越來越多。 “去年冬天,一位留守老人去世后三四天才被發現,送來時遺體已經腐化,逝者的親人都不敢靠近。我花了近兩個小時,讓逝者遺體恢復到正常狀態的90%。家屬當時特別感謝,流著淚說‘小伙子沒有你,我們真不知道怎么給孩子交代’。”劉富銘告訴記者,工作中他也曾遇到過一些“怠慢”,但絕大多數逝者家屬都很認可、感謝和尊重殯儀工作者。 做入殮師,工作中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“苦”。劉富銘說,他們經常要接觸一些非正常死亡遺體,每次遇到這種情況,他都要反復洗澡好幾次。“雖然工作時穿著工作服,工作完成后也會將衣服全部換洗,但心理原因作祟,還是老想洗澡,總覺得身上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。” 工作5年來,除了經歷不少“苦”,劉富銘也收獲了甜蜜。現在松鶴陵園擔任司儀的林雪媛是劉富銘的妻子,兩人雖然畢業于同一所學校,在校時卻并不認識。沒想到畢業后,就業目標一致的內蒙古姑娘和東北小伙兒在異地他鄉相遇了。他們在這里相知、相伴,攜手為所選擇的職業共同努力。 “近年來選擇殯葬行業就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,基本都是科班出身。他們在殯葬行業的就業范圍也由殯儀館等事業單位擴大到陵園企業。”松鶴陵園總經理趙全生說,陵園和業內高校合作已近10年,僅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在陵園實習、就業的學生就有100多人次。 記者從寧夏民政部門了解到,殯葬行業青年從業者占比、高學歷從業者占比近年呈上升趨勢,與高校對接開展定點實習、訂單式培養等合作已成為殯葬行業常態。青年高學歷從業者也成為各地提升殯葬服務水平,推廣綠色生態安葬,推動“互聯網+殯葬服務”等工作的重要力量。 然而,目前殯葬行業里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崗位,對年輕人來說依然存在挑戰。“上學時大家都是用塑料假人學習,工作后有些人因為恐懼不敢看遺體,或者聞到氣味就惡心、嘔吐,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。”劉富銘說,曾經有兩個學弟到松鶴陵園當他的徒弟,但都沒有堅持下去。 盡管如此,劉富銘依然對殯葬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。他說,畢業時約一半同學對口就業,從近5年的情況來看,依然是選擇本專業的同學更有發展,相信今后會有更多人在這一行業靜下心來,堅持下去。 “如果說有什麼期盼的話,那就是希望社會能對這個行業有更多理解和支持,也希望能少一些非正常死亡遺體,愿每個人都能安靜祥和地走到人生終點。”他說。+1
關鍵字標籤:定型化生前契約
|